盐碱地改良,腐植酸学贯“中西医”
5月12日,全国农技中心发布《苏打盐碱地改土培肥水肥一体化高产高效技术模式》,为盐碱地改良提供了科学指引。在该技术模式(一)整地第1条“施用有机肥和改良剂”中,明确建议可施用“腐植酸有机改良剂等1~3吨/公顷”,这是对腐植酸在盐碱地改良中重要作用的高度认可。
新时期,开发耕地后备资源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战略举措,而盐碱地作为极具潜力的后备资源,虽目前开发利用程度有限,但蕴含着巨大的潜力。回顾51年的产业实践,腐植酸早已用实力证明自身是改良盐碱地的有效措施。“四大宏文”(研究成果)附后。
在盐碱地改良的长期探索中,腐植酸凭借“中西结合”的独特策略,展现出强大的实践效能。这种融合传统与现代理念的改良方式,既包含了对土壤生态系统的整体调理,又具备精准靶向的快速治理能力,为盐碱地治理开辟了新路径。
从“中医”视角看,腐植酸如同一位擅长调理的中医,注重土壤生态系统的整体平衡与修复。它通过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繁殖与活动,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逐步恢复土壤的自然生态功能。这种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调理过程,就像中医通过调理气血、平衡阴阳来改善人体健康,从根源上改善土壤环境,让盐碱地逐渐恢复生机与活力。
从“西医”角度而言,腐植酸又化身成为高效的 “靶向治疗师”。腐植酸中的活性官能团能够与土壤中的盐分离子迅速发生化学反应,通过离子交换、络合等作用,快速降低土壤盐分浓度,中和过高的土壤碱性,解决盐碱地最突出的问题。这种精准、高效的治理方式,如同西医对症下药,能够在短时间内缓解盐碱地的恶劣状况,为作物生长创造初步条件。
直面新时期盐碱地改良重任,腐植酸应当充分发挥国家主力军和先锋队的作用,通过“以有补无、以无补有”的“中西医”结合方式,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建设持续发力。
附:
(中腐协秘书处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