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腐植酸:农业减排、产能提升双向发力
最新动态
腐植酸:农业减排、产能提升双向发力
2025-05-212

腐植酸:农业减排产能提升双向发力

在全球气候变化与粮食安全双重挑战交织的时代背景下,农业领域如何实现“温室气体减排”与“生产能力提升” 的协同共进,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议题。近期,世界银行执董会批准中国低碳农业和土壤健康提升项目(湖北试点)释放重要信号——项目利用国际复兴开发银行贷款1.387亿欧元(约1.5亿美元),执行期为2025年至2030年。以腐植酸为核心的土壤健康管理技术,成为破解农业可持续发展难题的关键钥匙。

腐植酸是土壤的魂,是种植业的根,是促进种植业可持续发的桥梁和纽带。51年产业实践充分证明,腐植酸、腐植酸肥料及其衍生产品通过“加减协同”机制,赋能农业低碳增产。

一、腐植酸肥料减法。1)生产端低碳化。从化肥生产源头控制排放来说,每生产1kg腐植酸,可节能约62500kJ,折合2kg标煤, 相应少排5.6 kg CO2、0.09kg SO2和 0.7kg NO2。(2)应用端低碳化。腐植酸可平均提高肥料利用率10个百分点以上,相当于当今肥料利用率净增30%~40%,同时可以抑制土壤硝化率60%,减少33.5%~65.0%氨损失。

二、腐植酸肥料加法。1增强土壤碳汇能力。腐植酸可以促进>0.25mm 水稳性团粒形成,将有机碳矿化率降低 25%~40%,实现每公顷年固碳 1.2~2.5 吨。2)增强作物碳吸收。研究表明,每施用1kg腐植酸,植物吸收CO2量增加240kg。

同时,腐植酸通过优化土壤环境、激活微生物功能、促进根系发育等多重机制,实现抗逆增产的综合效益。Dristy Roy等人(2025)针对水分胁迫下腐植酸对小麦耐旱性和产量的影响最新研究表明水分亏缺胁迫显著降低了两个基因型小麦的形态和生理性状、产量构成要素及产量但旗叶脯氨酸含量有所上升。与土壤施用腐植酸相比,叶面喷施腐植酸更能有效提升小麦抵御胁迫环境的能力。在水分亏缺胁迫条件下,土壤施用腐植酸使两个小麦品种(BWMRI Gom 1和BWMRI Gom 3的籽粒产量分别提高9.13%和13.86%,生物产量分别提高 9.94% 和 5.19%;而叶面喷施处理则使籽粒产量分别提高24.76%和25.19%,生物产量分别提高19.23%和6.50%。该研究还证实,在外源腐植酸缓解干旱胁迫对小麦的负面影响方面,叶面喷施比土壤施用对小麦胁迫缓解效能与产量提升效果更优。详细内容,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值此世界银行贷款项目支持中国低碳农业和土壤健康提升的契机下,腐植酸、腐植酸肥料农业领域的应用迎来战略机遇。腐植酸新农人必须充分认识新质腐植酸、腐植酸肥料新质生产力在农业减排与提高农田生产能力方面的巨大潜力,加大研发投入,创新腐植酸肥料及相关产品,加强技术推广与应用指导,依托数字化技术构建“减排-固碳-增产”监测评估体系,在退化农田修复、智慧农业示范等场景中深化技术集成应用,进一步释放腐植酸新质生产力在农业减排中的生态价值与经济效能,为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方案。

(中腐协秘书处 供稿)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