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高温来袭,腐植酸撑起保护作物“降温伞”
最新动态
高温来袭,腐植酸撑起保护作物“降温伞”
2025-07-281

高温来袭,腐植酸撑起保护作物“降温伞”

——10篇文献解析腐植酸“降温”抗胁迫

近日来,全国迎来最强高温天气,多地气温突破40℃,刷新历史同期极值。“桑拿天”模式闷热难耐,全国多地面临“烤验”热到崩溃。对于农业生产而言,这场持续的高温无疑是一场严峻的“烤”验,给种植业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在这场与高温的对抗中,腐植酸展现出了显著的缓解高温胁迫的效果,备受关注。现分享10篇腐植酸缓解高温胁迫对10种作物生长影响的文献研究成果,供大家学习参考。

1. 田文涛等人采用2个播期、3种肥料下的双因素试验,研究缓控释肥、环境温度及其交互作用对胁迫下水稻不同粒位籽粒淀粉组成、贮藏蛋白积累和稻米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探讨缓控释肥对高温胁迫下水稻不同籽粒品质的潜在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播期处理对各品质的影响大于肥料处理。高温播期显著增加了清蛋白含量,显著降低了直链淀粉、醇溶蛋白含量。缓控释肥对直链淀粉和蛋白质的影响因品种不一致。高温播期对籼稻大米的适口性并未造成负面影响。粒位对直链淀粉和蛋白组分无显著影响。高温播期使米粉的峰值黏度和崩解值升高,消减值降低。整精米率与峰值黏度、崩解值BD呈负相关,高温降低碾米品质的同时利于食味品质的提升。不同缓控释肥对高温下不同品种白垩发生的影响不一致,腐植酸包膜缓释肥加重了高温下Y两优911的垩白,降低了桃优香占的垩白。但缓控释肥在高温下对稻米食味品质影响总体不显著。[来源:《江苏农业科学》,2024,52(14):5463]

2. 李付立在方城县对10个玉米品种开展了种植试验,研究了不同玉米品种在豫西南地区的生长适应性以及生长调节剂在玉米耐高温方面的作用,并对玉米品种隆平638进行了高温热害防御技术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中农大678、隆平638、豪玉16产量性状表现较好;高温干旱胁迫条件下,在玉米小喇叭口期叶面喷施0.01% 24-表芸薹素内酯可溶液剂或叶面喷施含腐植酸水溶肥+98%磷酸二氢钾能够有效缓解高温热害,显著提高玉米千粒重和产量。[来源:《中国农技推广》,2023,39(11):2729]

3. 刘宏运筛选缓解黄瓜高温胁迫的最适复配剂配方。研究发现8mmol/L的腐胺(Put)配合50μmol/L的褪黑素(MT)、1.5mmol/L的脯氨酸(Pro)和0.3g/L的黄腐酸钾(MFA)效果最优。结果表明此复配剂能够显著缓解高温胁迫对黄瓜幼苗的影响黄瓜幼苗的净光合速率(Pn)提高了1.6倍光系统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比对照(CK)增加了29.8%光系统II的实际光化学效率(Y(II))比CK处理显著增加了2.21倍CK相比黄瓜叶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和H2O2含量分别降低了47.33%、70.50%和40.62%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升高了131.16%缓解了高温造成的氧化损伤CK相比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提高29.32%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提高31.66%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提高52.17%CK相比高温后恢复3d黄瓜幼苗株高、茎粗和总鲜重均显著提高分别提高了42.43%、59.46%和99.02%。结果表明最优配比的复配剂能够提高黄瓜幼苗的光合作用和抗氧化酶活性缓解高温胁迫对黄瓜幼苗的影响。[来源:南京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2]

4. 沈伟等人以一年生田七为试验材料,分别配制不同浓度的黄腐酸钾(0、0.5g/L0.8g/L1.1g/L),采用叶面喷施的方式,探究了高温胁迫环境下,黄腐酸钾对田七耐热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叶面喷施黄腐酸钾能够提高田七叶片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抑制田七叶片中丙二醛(MDA)的产生,提高田七叶片脯氨酸(Pro)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0.8g/L黄腐酸钾进行叶面喷施对增强田七耐热性作用最好。[来源:《农业与技术》,2022,42(6):1013]

5. 李思琦研究了番茄耐热种质资源评价及生物刺激素对其高温伤害的缓解效应结果表明,在高温胁迫下,叶面喷施矿源黄腐酸(MFA)的番茄叶片净光合速率最高达到27.64μmol/(m2·s),株高和茎粗最高分别增加227.0%和50.4%。T3(400mg/LMFA)处理下,‘Bonnie Best’增产37.1%,果实中的可溶性固形物、Vc、番茄红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升高18.3%、15.1%、206%和49.8%;‘Jiali’增产35.9%,果实品质也显著提高。MFA通过增强高温胁迫下番茄叶片的光合作用,促进了植株的生长和果实糖分的积累;通过减少叶片中活性氧含量并提高抗氧化酶活性,缓解了高温对植株造成的氧化胁迫;通过增强花粉活力,提高了坐果率,降低了畸形果率,最终提升了产量和果实品质。MFA的作用效果未表现出品种差异,400mg/L为全生育期缓解番茄高温胁迫的最佳施用水平。[来源:南京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0]

6. 孟清波研究了沼渣沼液腐植酸冲施肥对辣椒幼苗耐热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0×处理缓解效果最好。在高温胁迫8d时,20×处理辣椒幼苗鲜重、干重分别比CK高32.13%和40.74%,叶绿素a、叶绿素b和根系活力分别高27.38%、49.13%、18.4%,叶片净光合速率和POD、CAT酶活性分别高75.8%、46.2%和63.1%,叶片MDA含量和O2-产生速率分别比CK低15.82%和14.03%。热害指数比CK低33.3%。[来源:河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0]

7. 丁家宁研究了高温强光复合胁迫下,芸苔素内酯(BR)、黄腐酸钾(FA-K)、脱落酸(ABA)和,亚硫酸氢钠(NaHSO3)不同药剂处理对葡萄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药剂均缓解了光合速率(Pn)的降低,芸苔素内酯(BR)、黄腐酸钾(FA-K)、脱落酸(ABA)和亚硫酸氢钠(NaHSO3)的效果在13:00时分别比对照高26.8%、22.4%、13.0%和13.7%;胞间CO2的浓度(Ci)有所降低,分别比对照降低18.2%、9.0%、9.5%和10.0%。不同药剂处理均减轻了高温强光逆境对PSII的伤害,缓解了Fv/Fm、RC/CSm和φEo的下降,其中芸苔素内酯处理的缓解效果较明显,其次是ABA、FA-K,以NaHSO3效果较差。[来源: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

8. 王乾等人采用不同浓度(0、20、40、60、80、100mg/L)腐植酸(HA)叶面喷施处理通过盆栽实验分析了HA对高温胁迫下掌叶半夏幼苗生长生理指标及次生代谢的调控效应。结果显示(1)各浓度HA处理均可不同程度地促进高温胁迫下掌叶半夏的生长发育且以80mg/LHA处理下其块茎鲜重(6.9905g/株)、叶柄鲜重(1.7554g/株)及总叶绿素含量(19.9613mg/g)最高较对照分别显著提高21.25%、118.5%和37.19%。(2)当HA处理浓度为60mg/L时掌叶半夏幼苗叶片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最高分别比对照显著提高66.67%、40.91%叶片抗氧化酶(SOD、POD)活性达到最大值MDA含量降至最低SOD、POD活性分别比对照显著提高818.98%和48.2%MDA含量较对照显著降低62.08%且块茎中鸟苷含量较高比对照显著提高52.94%。(3)当叶面喷施80mg/LHA时掌叶半夏幼苗叶片中游离脯氨酸含量和块茎中总生物碱、总有机酸、腺苷的含量均最高分别比对照显著提高169.63%、27.19%、42.32%、96.23%。研究表明适宜浓度HA处理可显著提高高温胁迫下掌叶半夏幼苗叶片内抗氧化酶(SOD、POD)的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含量以及块茎中次生代谢产物(总生物碱、总有机酸、鸟苷和腺苷)的含量有效减轻夏季高温对掌叶半夏幼苗叶片的伤害、延缓衰老、提高其幼苗抗热性促进生长、延长生长期。[来源:《西北植物学报》,2013,33(9),1845~1850]

9. 王润正等人研究了腐植酸水溶肥对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在正常大气温度下,与对照相比,花后喷施“生命素”腐植酸水溶肥对粒重和产量有一定提高效应,分别增加0.94%、2.42%;而在高温胁迫条件下,“生命素”处理的增产效应更突出,分别增加7.31%、7.93%。[来源:《腐植酸》,2013(4),18~22]

10. 林梅桂以“中椒105甜椒为材料,采用砂培法,研究不同含量(50、175、500和1750mg/L)矿源黄腐酸(MFA)对甜椒幼苗生长,叶片细胞质膜透性、细胞中O-·2和H2O2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分析高温胁迫下的耐热性。结果表明:适宜含量的MFA可显著促进甜椒幼苗生长,500mg/LMFA处理的株高较无MFA的对照增高12.22%,全株鲜重增加24.90%;在高温胁迫下,适宜含量的MFA可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等抗氧化酶的活性,500mg/LMFA处理的CAT、POD和SOD活性较对照分别提高74.49%、122.08%和16.27%;MFA处理下,通过抗氧化酶对O-·2和H2O2的清除作用,抑制细胞中H2O2和O-·2的积累,从而减轻H2O2对细胞质膜的伤害,降低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维护细胞正常的代谢功能,维持在高温逆境下的正常生长。可见,MFA对提高甜椒幼苗的耐热性有一定的作用,且适宜的使用量为175~500mg/L。[来源:《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2(6):593~599]


(中腐协秘书处  供稿)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