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25篇腐植酸增产提质苜蓿文献研究成果
最新动态
25篇腐植酸增产提质苜蓿文献研究成果
2024-07-303

25篇腐植酸增产提质苜蓿文献研究成果

苜蓿是重要的牧草植物,号称“牧草之王”。腐植酸、黄腐酸等肥料及其衍生产品在苜蓿种植上可①促进苜蓿生长②增加苜蓿产量③促进苜蓿种子萌发④增加苜蓿抗性⑤改善苜蓿品质⑥促进苜蓿根系结瘤等作用显著。现摘编2010—2023年25篇腐植酸、黄腐酸等肥料及其衍生产品在牧草上应用的文献成果,分享给大家。
1.内蒙古民族大学农学院张冬梅等以生长第4年和第8年紫花苜蓿为对象,研究了不同腐植酸肥水平对紫苜蓿的生长及各茬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腐植酸肥后紫花苜蓿的株高、一级分枝数、节间数、节间距、茎叶比以及干草产量均有所增加,其中生长第8年苜蓿的增效更为明显;生长第8年苜蓿施用腐植酸肥后各茬株高显著高于CK;两个生长年限苜蓿的各刈割茬次2000kg/hm2施腐植酸肥处理一级分枝数均显著高于其对照;生长第4年、第8年紫花苜蓿施用腐植酸肥后第一茬及全年干草产量显著高于CK,且第一茬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生长第8年苜蓿施用腐植酸肥第二、第三茬干草产量显著高于CK。[来源:《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5(4):390~393]
2.东北林业大学潘峰等以松嫩平原大庆市盐碱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试验地施用4种土壤改良剂(腐植酸、沸石、硫酸铝和微生物菌剂),研究4种改良剂对紫花苜蓿生物量和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多重比较,4种改良剂均有效增加紫花苜蓿生物量,提高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和降低土壤pH值。生物菌剂施加量为450g/m2时,改良效果最佳;与对照相比,土壤pH值降低了0.47、有机质质量分数增加了1.61g/kg;改良效果由大到小排序为:微生物菌剂、腐植酸、硫酸铝、沸石。[来源:《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1,39(5):67~68,76]
3.山西农业大学王海洋等以生态脆弱的许村煤矿区为研究区域,利用紫花苜蓿作为先锋植被,应用腐植酸肥料改良土壤,对矿区损毁土地进行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结果表明,相对于常规施肥处理,施用腐植酸肥料的土壤理化性状明显改善,土壤容重降低,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和土壤有机质提高,促进土壤速效氮、磷、钾营养元素的释放。腐植酸肥料还能提高紫花苜蓿产量。本研究结果显示,腐植酸肥料在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过程中,有良好的效果。[来源:《腐植酸》,2013(2):8~12,37]
4.甘肃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回振龙等以紫花苜蓿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PEG模拟干旱处理(CK、10%PEG、0.03%FA+10%PEG和0.05%FA+10%PEG)方法,探讨黄腐酸(FA)浸种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抗逆性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0%PEG模拟的干旱胁迫使紫花苜蓿的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发育受到显著抑制,而黄腐酸浸种处理可通过提高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保护酶活性来有效缓解干旱胁迫对紫花苜蓿幼苗造成的氧化伤害,增强植株的整体抗旱性,维持其正常生长发育,并以0.05%黄腐酸浸种对干旱胁迫下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保护效应较为显著。[来源:《西北植物学报》,2013,33(8):1621~1629]
5.中国矿业大学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研究所林杉等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不同浓度的腐植酸改良表土替代材料(深层土壤)后对紫花苜蓿苗期生长性能及抗逆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改良后的表土替代材料对紫花苜蓿株高、根长、生物量等生长性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显著提高紫花苜蓿苗期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添加少量(0.05%)腐植酸可显著降低苜蓿叶片细胞膜透性,从而提高紫花苜蓿的抗逆性。综合来看,经腐植酸改良后的表土替代材料可以显著提高紫花苜蓿抗逆性并促进其生长;在表土替代材料中腐植酸添加量为0.05%时改良效果最好。[来源:《河南农业科学,2013,42(8):4852]
6.中国矿业大学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研究所位蓓蕾等选择蛭石、改性秸秆和腐植酸3种改良剂,研究分枝期紫花苜蓿生长性能和抗逆性能对不同改良剂组合改良后褐土的响应。结果表明,空白组分枝期紫花苜蓿的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不同改良剂组合改良后褐土组分枝期紫花苜蓿叶片SPAD值没有得到显著改进,叶面积、株高、根长、生物量等生产性能和叶片SOD、POD、CAT活性等抗逆性指标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分枝期紫花苜蓿在m(蛭石)∶m(秸秆)∶m(腐植酸)=10∶30∶1.5时生产性能最佳,m(蛭石)∶m(秸秆)∶m(腐植酸)=50∶50∶0.5(质量比)时抗逆性能最佳。[来源:《西北农业学报》,2013,22(8):193~198]
7.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田春丽等采用大田小区试验方法在石灰性潮土中通过播前基施硒锌微肥和腐植酸(富啡酸,FA),研究硒锌和富啡酸配施对紫花苜蓿叶片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硒锌与富啡酸三者配施处理紫花苜蓿叶片GSH-Px、POD及CAT活性最高,SOD活性最低,说明三者配施处理可明显提高紫花苜蓿的抗氧化能力;硒锌微肥显著提高GSH-Px、CAT活性并降低SOD活性;富啡酸显著提高苜蓿叶片GSH-Px、SOD和POD活性。单施硒锌或富啡酸均能提高苜蓿产量,硒锌微肥增产效果弱于富啡酸;硒锌与富啡酸配施增产效果最好,第一茬和第二茬干草产量分别为16.28、7.59t/hm2,比对照分别增产37.97%和33.63%。[来源:《中国草地学报》,2014,36(4):65~71]
8.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张丽珍等采用基施的方法研究腐植酸钠(SH)单施及SH与磷肥(P)配施对紫花苜蓿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中第2次刈割较第1次刈割,紫花苜蓿粗蛋白质(CP)、粗脂肪(EE)、粗灰分(Ash)含量下降,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提高。同一刈割条件下,SH单施及其与P配施对紫花苜蓿品质均有改善作用,而且SH与P配施的改善作用更为显著;同时,SH-P1和SH-P2 2个处理组相比,紫花苜蓿CP、EE含量及RFV值明显提高,NDF、ADF含量显著降低,Ash含量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说明SH与P1配施能更有效改善苜蓿品质;在SH-P1处理组中,SH5-P1处理和SH4-P1处理表现较为理想,且2个理间差异不显著。综合品质性状和饲用价值,SH5-P1为试验最佳的施肥处理,即SH5为11.25g/盆,P1为3.41g/盆。[来源:《草原与草坪》,2015,35(6):71~76,82]
9.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张丽珍等采用盆栽试验,研究腐植酸钠肥(NaHA)单施及其与磷肥(P)配施对紫花苜蓿生长特性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aHA单施及其与P配施对紫花苜蓿生产指标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且NaHA与P配施的促进作用更明显。NaHA与P配施条件下,当P水平一定时,紫花苜蓿生长速度、株高、节间数、节间距及生物量随NaHA施用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当P从P1(642kg/hm2)水平增至P2(1286kg/hm2)水平时,NaHA-P2施肥组合对紫花苜蓿各生产指标的促进作用不及NaHA-P1组合显著。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对供试处理各性状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得出NaHA5-P1处理的综合表现最好,而且其获得的总生物量也最高。因此,NaHA5-P1是该试验最佳的施肥组合,即NaHA为2118kg/hm2,P为642kg/hm2。[来源:《草业科学》,2016,33(1):101~109]
10.中国农业大学许原原研究了两株苜蓿高效根瘤菌Sinorhizibium meliloti CCBAU01199和Sinorhizibium meliloti CCBAU01290与“中苜一号”的共生有效性、黄腐酸对苜蓿产量的影响、黄腐酸对苜蓿—根瘤菌体系的刺激作用及其机理。结果表明,接种两株根瘤菌均能够显著提高苜蓿产量,而且S. meliloti CCBAU01199的增产效果高于S. meliloti CCBAU01290,说明S. meliloti CCBAU01199与“中苜一号”的匹配性更好。根瘤菌不同的接种方式也显著影响接种效果,S. meliloti CCBAU01199最佳的接种方式是拌种,连续两年使苜蓿产量分别提高了37.57%和24.78%。喷施0.5g/L黄腐酸对苜蓿的增产效果与接种高效根瘤菌相似,连续两年使苜蓿产量分别提高了29.57%和20.34%。检测苜蓿结瘤情况发现黄腐酸显著提高了土著根瘤菌及接种根瘤菌与苜蓿的结瘤数、根瘤鲜重及固氮酶活。黄腐酸显著促进了S. meliloti 1021的生长,使其细胞密度提高了5.07倍,而且使具有完整群体感应系统的菌株S. meliloti 8530(1021,expR+)的细胞密度提高了20~50倍,说明黄腐酸的调控作用和群体感应系统有关。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的结果显示黄腐酸显著抑制了S. meliloti 8530的群体感应相关基因expR、sinlI、sinR的表达,而且黄腐酸主要是通过抑制expR基因的表达而调控其群体感应系统。[来源: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6]
11.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张丽珍等采用盆栽试验,设6个SH施肥水平(SH,SH2,SH3,SH4,SH5,SH6)和2个磷肥施用水平(P1,P2),探索了腐植酸钠(SH)单施及其与磷肥(P)配施对紫花苜蓿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SH单施及其与P配施对紫花苜蓿主根长、根表面积、根平均直径、根体积、根系活力、地下生物量、株高及地上生物量均有显著地促进作用,且促进程度表现为SH-P1>SH-P2>SH;同时,紫花苜蓿地下根系性状与地上部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在SH-P1处理组中,根系各形态指标、根系活力、株高及植株生物量随SH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当其增至一定程度(SH4或SH5)后开始呈下降趋势。综合分析可得,SH5-P1处理综合表现最好,且获得的地下生物量与地上生物量最高。试验肥效最佳的处理组合为SH5-P1,即腐植酸钠为11.25g/盆,磷肥为3.41g/盆。[来源:《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6,51(3):114~120]
12.山东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张清平等在盐碱土壤条件下采用大田小区试验法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紫花苜蓿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能促进紫花苜蓿株高的增长,并且第一、二茬株高增加幅度大于第三茬。两年间紫花苜蓿总干草产量在基施腐植酸2250kg/hm2和磷酸二铵225kg/hm2+返青期追施尿素90kg/hm2处理下最高,为2610kg/hm2,比不施肥处理增产37.3%。[来源:《山东农业科学》,2016,48(6):71~73,77]
13.农业部华东都市农业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吴波等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在盐碱土壤条件下腐植酸、磷酸二铵及微量元素配施对紫花苜蓿生长的影响,并采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紫花苜蓿12个主要营养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以腐植酸、磷酸二铵和微量元素为主的底肥能有效增加紫花苜蓿全年干物质产量,平均增产达到39.6%;返青期追肥对产量影响不显著。施肥均能促进紫花苜蓿株高的增长,并且第一、二茬株高均大于第三茬。不同施肥处理下,紫花苜蓿营养价值加权关联度和等权关联度的结果一致,施肥处理的优劣顺序依次为T3(底肥)、T1(底肥+返青期追肥)、T2(返青期追肥)和T4(不施肥),T3在加权和等权综合评估关联度分别为0.2175和0.2156。[来源:《中国农学通报》,2017,33(29):66~71]
14.兰州大学姬娇娇开展了苜蓿灌水频率和施肥方式的原位试验研究,其中灌水频率设两个梯度:分别为一周灌水一次(W1)和一周灌水两次(W2);施肥方式设三种:分别为一次性施肥(F1)、两次性施肥(F2)和两次性施80%化肥+20%黄腐酸钾(F3)。试验期间对不同灌水频度和施肥方式下土壤体积含水量、植株形态指标、生物学产量等的响应规律以及水肥利用效率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灌水频率和施肥方式对苜蓿初茬产量影响显著。与W1相比,W2处理增产8.71%,显著提高了苜蓿株高及茎粗;与F2相比,F3处理增产17.62%,显著提高了苜蓿茎粗,W2处理显著提高了苜蓿0~5cm、5~10cm分层根系干重,促进了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利用;与F2相比,F3处理的灌溉水利用效率提高17.62%,肥料偏生产力提高17.62%。灌水频率和施肥方式的交互作用对苜蓿茎叶比影响显著。综合考虑苜蓿产量、水肥利用效率及茎叶比等指标,在沙质土壤上进行苜蓿生产时,采用一周灌水两次+化肥配施黄腐酸钾(W2F3)处理的方式,苜蓿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最优。[来源: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
15.新疆畜牧科学院草业研究所杨淑君等为研究苜蓿根瘤菌在不同基质中与紫花苜蓿共生匹配的生长效果,选择从美国进口的紫花苜蓿品种“巨人201”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了8种不同的根瘤菌,对紫花苜蓿进行处理。在常温条件下通过将紫花苜蓿栽种到风化煤、蛭石等两种不同的介质中,来研究不同根瘤菌对紫花苜蓿生长产生的影响,从而揭示不同根瘤菌与紫花苜蓿共生匹配的效果。结果表明,采用风化煤为主要基质,根瘤菌和苜蓿品种之间匹配试验效果最佳,苜蓿的固氮效果和各生长趋势均高于另外一种培养基质。由此可以看出风化煤是高效菌株筛选的首选基质。[来源:《草食家畜》,2018(3):33~39]
16.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田春丽采用大田小区试验方法,通过播前基施硒(Se)、锌(Zn)微肥和腐植酸(富啡酸,FA),设对照(CK,不施肥)、施氮磷钾(NPK)、增施富啡酸(NPK+FA)、增施锌、硒微肥(NPK+Zn+Se)、增施富啡酸和锌、硒微肥(NPK+FA+Zn+Se)等5个不同施肥处理,在严重缺硒和锌石灰性土壤中,研究了Se、Zn和FA配施对紫花苜蓿叶片内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等抗氧化酶活性、游离脯氨酸(Pro)及丙二醛(MDA)和干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茬中叶片POD活性均以NPK+FA处理最高,其次是NPK+FA+Zn+Se处理,说明FA比Se+Zn更能有效提高紫花苜蓿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而Se、Zn对其活性影响不显著;Se、Zn与FA配施可显著提高紫花苜蓿叶片内游离Pro含量、CAT及SOD活性,从而显著提高紫花苜蓿抗氧化能力;但各施肥处理对MDA无显著影响。[来源:《草地学报》,2018,26(4):935~941]
17.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邱小倩等通过对苜蓿进行喷施黄腐酸或接种根瘤菌(Sinorhizobium meliloti CCBAU01290)处理,比较不同处理对苜蓿固氮效率及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黄腐酸或接种根瘤菌显著增加了苜蓿的根瘤数、根瘤鲜重及固氮酶活性;喷施黄腐酸使两年年产量分别增加了29.57%和20.35%,接种根瘤菌则分别增加了10.27%和29.34%。[来源:《腐植酸》,2018(4):33~36,51]
18.江苏省扬中市新坝镇江花家庭农场戴振福等为探索含腐植酸水溶性肥料对黄花苜蓿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进行了含腐植酸水溶性肥料在黄花苜蓿上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含腐植酸水溶性肥料肥效明显,可以增加黄花苜蓿的株高和单株重。用含腐植酸水溶性肥料进行喷施,既能起到叶面追肥作用,又可起到协调水肥、提高追肥肥料利用率的作用,达到增产增效目的。[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8(21):66,69]
19.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张运婷等以3株青色荧光蛋白标记根瘤菌株Rhizobium LH3436f (3436f)、Rhizobium GN5f (gn5f)和Ensifer meliloti 12531f (12531f)为材料,筛选出有利于各标记根瘤菌生长的黄腐酸(FA)浓度,添加到根瘤菌液中并接种于苜蓿幼苗根系,检测根瘤菌结瘤、苜蓿幼苗生长和菌株内生定殖情况。结果表明,添加适宜浓度FA可显著促进标记根瘤菌侵染根系和在苜蓿体内定殖,12531f根瘤菌添加0.02%FA后接种苜蓿,其在根中的内生定殖数量达到单独接种的11.18倍,差异显著;根瘤菌添加FA接种可明显促进苜蓿结瘤和生长,效果最佳的是3436f添加0.01%FA接种;根瘤菌添加FA接种也使苜蓿叶绿素含量显著提高,gn5f添加0.02%FA时苜蓿叶片叶绿素含量最高。[来源:《草地学报》,2020,28(3):633~639]
20.甘肃农业大学张运婷以“WL343HQ”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cv.WL343HQ,W)、“甘农5号”紫花苜蓿(M.sativa cv.Gannong No.5,G)以及三株青色荧光蛋白(CFP)标记根瘤菌株Rhizobium LH3436f(3436f)、Ensifer meliloti 12531f(12531f)和Rhizobium GN5f(gn5f)为材料,探索磷酸二氢钾(KH2PO4)和黄腐酸(FA)对根瘤菌在苜蓿植株体内运移和定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标记根瘤菌液内添加不同浓度KH2PO4和FA接种苜蓿幼苗根系,发现适宜浓度KH2PO4和FA可促进苜蓿幼苗体内根瘤菌的运移及在根、茎、叶不同组织部位的定殖。添加KH2PO4 FA的标记根瘤菌接种于生殖生长期的苜蓿,对于“WL343HQ”紫花苜蓿,0.01%FA可促使3436f在根、茎、叶、雌蕊内大量定殖;0.08%FA可促进gn5f运移至茎、雌蕊和种子内并定殖。对于“甘农5号”紫花苜蓿,200mg/L KH2PO4可使3436f运移至根内并大量定殖,数量达到8887.27cfu/g,并可运移至叶,且提高其定殖数量;0.06%FA可促使12531f在叶、花瓣、雄蕊、雌蕊内大量定殖,数量分别达到1550.74cfu/g、85.67cfu/g、7.67cfu/g、60cfu/g。添加KH2PO4对标记根瘤菌在苜蓿体内的定殖数量促进效应更好,FA对标记根瘤菌在苜蓿体内的定殖时长和稳定性的促进效应更好。对于“WL343HQ”紫花苜蓿,添加0.01%FA的3436f根瘤菌液涂抹结荚期的苜蓿荚果接种,收获后6个月后的种子内根瘤菌定殖数量为23.08cfu/seed;添加50mg/L KH2PO4的12531f及添加0.08%FA的gn5f菌液涂抹苜蓿花接种,收获6个月后的种子内根瘤菌定殖数量分别为22.69cfu/seed、10.77cfu/seed。对于“甘农5号”紫花苜蓿,添加200mg/L KH2PO4的3436f及添加0.02%FA的gn5f根瘤菌液涂抹苜蓿花接种,收获6个月后的种子内根瘤菌定殖数量分别为27.69cfu/seed、21.04cfu/seed。[来源:甘肃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0]
21.中国农业科学院王贵云通过室内培养试验探究不同施氮量和添加物的牛场粪水施用后对土壤氨挥发、氮磷养分含量的影响,然后通过土柱淋溶试验研究牛场粪水添加腐植酸对紫花苜蓿产量、生长发育、土壤氨挥发、氮素淋溶以及氮磷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添加物加入牛场粪水施用会降低氨挥发损失,添加腐植酸的BSHA处理全氮含量在培养的第14天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牛场粪水中添加不同物质会改变土壤养分含量,添加腐植酸处理的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减少;添加腐植酸、生物炭处理的速效磷含量最终稳定在16.19mg/kg左右;牛场粪水添加腐植酸比尿素添加腐植酸会降低土壤的脲酶活性。牛场粪水添加腐植酸可以显著提高紫花苜蓿的产量。添加腐植酸的施肥处理3茬增产显著高于未施用处理,3茬平均增产率达44.46%。添加腐植酸处理的株高、茎粗、叶宽分别比未添加腐植酸处理增长1.64%~10.82%、3.14%~16.96%、0.09%~2.66%。添加腐植酸施肥处理的氮吸收量和氮素利用率也显著高于未添加处理,分别增加14.05%~28.64%和12.32%~82.39%;磷吸收量均显著提高0.69%~57.61%。添加腐植酸处理的氨挥发速率和累积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21]
22.中原工学院系统与工业技术研究中心荣颖等利用风沙土、红黏土、煤矸石、玉米秸秆及腐植酸为原料,按照不同的配比混合后进行室内盆栽试验,研究不同配比下紫花苜蓿生长特性、土壤理化性状和生物学特性的差异,优选适宜于该地区的重构土壤配比。结果表明,不同重构土壤配比均可以显著改善土壤物理结构,增加土壤养分含量,提高土壤微生物的活性,进而促进紫花苜蓿生长,但不同配比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与纯风沙土(CK)相比,不同重构土壤配比下紫花苜蓿生物量、根长、根直径和根表面积分别提高了19.05%~624.76%、17.99%~131.80%、17.72%~239.20%和33.01%~650.45%。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紫花苜蓿生物量与基质理化性状和微生物活性存在协同效应。[来源:《金属矿山》,2022(6):197~204]
23.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炭化学工业技术研究院王儒洋等通过紫花苜蓿盆栽实验,考察了复配气化渣土壤的生态风险情况及其重金属在紫花苜蓿中的迁移、富集。结果表明,处理组土壤中部分重金属元素含量略微超过背景值,但总体符合国家农用地土壤质量标准;在加入气化渣后,腐植酸与气化渣(HG)和气化渣(GS)处理组中Pb、Zn的含量低于风干土(CK)对照组;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条件下土壤中重金属元素污染等级为洁净(安全)水平,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进一步表明,所有处理组土壤呈轻微风险水平;富集能力方面,紫花苜蓿对Cd的吸收能力较强,除Cd、Zn元素外,其他重金属元素主要集中在植株根系中;转移能力方面,Cd转移能力最强,Pb、Co最弱,苜蓿地上部位茎叶中重金属含量符合饲料卫生标准。[来源:《煤化工》,2021,49(6):13~18,33]
24.山西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钟禄威等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腐植酸保水缓释肥对土壤养分、紫花苜蓿生长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腐植酸保水缓释肥能增加土壤养分含量和水分含量,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高紫花苜蓿产量,促进紫花苜蓿植株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和利用。与等量掺混肥相比,施用腐植酸保水缓释肥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分别提高了20.83%~47.22%、42.49%~46.09%和25.03%~62.36%;紫花苜蓿产量增加了12.04%~37.86%;氮、磷、钾肥利用率提高了0.89~2.74倍、0.48~1.83倍、0.89~2.16倍,肥料贡献率提高了1.13~1.40倍。以腐植酸保水缓释肥施用量为总养分(N∶P2O5∶K2O=3.3∶1∶1)3克/盆效果最佳。[来源:《腐植酸》,2022(4):36~41]
25.山东农业大学张晓飞探讨了生物炭和传统植物残体及其转化物(秸秆、腐植酸、堆肥和牛粪)对土壤、植物及碳排放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几种有机物料均能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影响土壤生物性状;促进苜蓿根系的生长发育,提高紫花苜蓿的株高、茎粗及分枝数,进而提高产量。但不同物料因成分及性质不同作用也存在差异。[来源: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3]

(中腐协《腐植酸》编辑部  供稿)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